Q8:为什么采取联合免疫措施有时婴儿还会感染?
A8:即使采取了联合免疫的预防措施,部分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仍可感染乙肝病毒。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婴儿尚未出生时,在母亲的子宫内就已被乙肝病毒感染了,医学上称之为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是乙肝病毒的预防难点,现国内有学者建议HBsAg阳性的孕妇,特别是“大三阳”者,应在怀孕第7、8、9月分别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
Q9:乙肝疫苗接种属于国家计划免疫吗?
A9: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并且自2005年6月1日起全部免费。
知识窗——乙肝释疑
1.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病毒五项指标血清指标(也称“两对半”)呈阳性(即“大三阳”或“小三阳”),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及肝脏B超检查正常,持续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如果肝功能检查异常,则为乙肝患者。
2.什么是乙肝“大小三阳”?
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小三阳是指HBs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抗HBc三者同时阳性。
3.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哪些途径?
主要包括3种途径:
(1) 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感染。
(2) 产程感染:指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接触或吞入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
(3)产后感染:指婴儿在产后母乳喂养及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被感染。因此,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需要“乙肝”妈咪从孕前到产后全程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