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性骚扰受害者因为受社会传统观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的影响,最终选择了沉默。
对此,北大精神研究所教授丛中认为,被骚扰后,人的心里都会留下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说对骚扰自己的人产生憎恨、愤怒的感觉,有人甚至对整个异性群体产生了厌恶感,比如女人经常会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就是在心理上产生的扩大化的错误认识。未成年少女甚至可能因此影响今后的异性交往。
丛中指出,性骚扰既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心理问题。接受者对骚扰者行为的反感是构成性骚扰的要素,但这一要素是种隐性的判断标准,造成了性骚扰立案取证难的问题。
丛中特别提出,受害者不必忍气吞声。遭到性骚扰后,大家要正视这个问题,敢于维护自身权益,比较好当场声明“我不喜欢”,或者躲开那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