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外科
骨科
眼科
男科
小儿科
妇产科
口腔科
肿瘤科
耳鼻喉科
急诊科
传染病科
精神病科
职业病科
皮肤性病科
医疗美容科
康复医学科
医学影像学
生殖医学中心
中西医结合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外科 >> 普通外科 >> 乳腺炎 >> 乳腺炎症状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方法

2009-09-01乳腺炎症状 来源:全民健康网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用诊断手段:
  
  B超检查:

  可见不均质肿块或中心有小脓肿形成或多发小脓腔。

  细针穿刺活检:

  可抽得脓液,实质性者行抽吸细胞检查,可见炎症细胞。

  病理检查:

  脓肿壁、瘘管壁及切除的完整肿块病理检查,可以确立诊断。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

  急性脓肿型:

  应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脓肿引流术。术中如见扩张的导管内有脓液流出,应作适度搔刮,刮除病变的导管。单纯切开引流易复发。

  炎性肿块型:

  只要炎症局部良好,即使有中央脓肿形成,还应力争切除炎块及周围的扩张导管。

  慢性瘘管型:

  可作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彻底切除瘘管及周围炎症组织和扩张的导管。切口可I期缝合或延期缝合。尽量保留乳房。当久治不愈的瘘管或读发瘘管伴乳房严重变形者,可以考虑作皮下乳房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部分年轻患者可同期或择期作乳房再造术。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易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肿块型混淆。但乳腺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程呈进展性,肿块坚实,边界不清,常有皮肤年链及乳头内陷,易有腋淋巴结转移,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疼痛,不发生脓肿,常可鉴别。但个别病例,仍需依赖病理切片作最后确诊。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也为中老年人多件,发病早期常有导管扩张的症状和体征,如乳头溢液、乳晕区串珠状小结节等,病变常累及双侧。病理切片检查可以确诊。

  凡青、中年人在非哺乳期出现乳房急性脓肿、炎性肿块及慢性反复发作的瘘管,经久不愈,即可诊断。

  [[编辑推荐:乳腺炎的发病过程]]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