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点
行业动态
医学前沿
法规动态
食品安全
医疗事故
医药会展
医药信息
新闻专题
行业新闻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北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周利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启泌尿外科手术新生态

2022-01-18行业动态 来源:全民健康网

泌尿系统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近年来, 中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接连攀高, 年发病人数已超 20 万, 尤其是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已位居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列, 严重威胁大众生命健康。开放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虽在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上得到广泛运用且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与患者的期待还存在一定落差。作为智慧医疗代表的达芬奇机器人进入手术室, 不仅让很多疑难杂症的微创手术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也最大程度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周利群认为, 机器人开启了泌尿外科手术新生态。

北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周利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启泌尿外科手术新生态

周利群: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学系主任, 中国医师学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前任会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外科 (泌尿外科方向) 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曾荣获中国医师奖、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世界华人泌尿外科学会杰出贡献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金膀胱镜奖、国之名医及金柳叶刀奖等, 发表文章 530 余篇, 其中英文文章 205 篇, 英文第一及责任作者 136 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多项, 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7 项, 主编专著 6 部, 译著 2 部。

泌尿外科手术艺更高胆更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是中国泌尿事业的发源地和领头羊。扎实的学术研究、精湛的手术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 加之不断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疗法, 该专科多年来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一直位居榜首, 这里的医生们面对疑难杂症时也更富突破性、更加自信、更有胆识。最早的肾移植手术、最早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最早的经尿道腔镜手术等一大批开创性手术都始于这里。在泌尿外科患者心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科是国内诊治泌尿外科疑难杂症的「最后一站」。相较开放性手术, 腹腔镜手术实现了微创, 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但缺点是手术学习曲线时间长,医生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完全掌握。周利群表示, 具备超清晰 3D 影像系统、7 个自由度且可转腕的手术器械、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等功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缺陷, 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完美度, 也让缝合、重建等复杂手术步骤更易完成。周利群强调, 拥有达芬奇机器人这个「神助攻」后, 泌尿外科在面对疑难杂症时有了「新式武器」,医生们「艺」更高「胆」更大了。

拓宽生命通道优化生活品质

周利群认为, 机器人的先天优势非常明显,在转开放率上机器人远低于腹腔镜手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已进行了 近2000 例机器人手术。在肾部分切除手术的热缺血时间上, 机器人也较传统手术更短, 患者肾组织损伤小, 恢复状态更好。在肾创面缝合上, 机器人同样较腹腔镜手术速度更快、精准性更高。 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了。

北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周利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启泌尿外科手术新生态

当面对一些泌尿系统复杂肿瘤,腹腔镜手术力有不逮时, 机器人往往能打破原有技术瓶颈, 让很多复杂的手术迎刃而解, 不少患者因此绝处逢生。周利群表示, 有一个案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位 40多岁的孤立肾患者, 一侧肾脏功能丧失, 只有一个功能正常的肾脏, 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 这位患者正常的肾脏被检查出了中央型肾癌, 即肿瘤长在了肾脏中间, 且肿瘤被包裹在正常的肾脏组织中。患者曾到全国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就诊,均告诉他只能将肾脏切除, 无法行肿瘤剜除手术, 因为无论是采用开放性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都容易造成肿瘤破裂种植,从而大大缩短患者的寿命,而这就意味着他的余生只能依赖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来延续生命。对于才 40 多岁的壮年患者来说, 这样的生活质量无疑是低下的,难以接受的。艺高人胆大,经过与患者和家属的充分沟通, 周利群借助机器人手术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在保留了患侧肾脏功能的情况下,成功将肿瘤完整切除, 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从而实现了即彻底切除肿瘤,又保持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另外, 周利群还提到了肠代输尿管手术, 这项手术在腹腔镜时代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费时费力,手术中险象环生, 堪比刀尖上行走。但由于缝合、重建是机器人的优势, 借助达芬奇机器人, 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肠代输尿管等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系数大大降低, 对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是极大的帮助, 同时拓宽了此类复杂性手术的适应症, 最终造福于患者。

机器人正成为手术室中的宠儿

亚洲人骨盆漏斗特别尖, 可供手术操作的空间特别狭小, 所以下尿路开放性及腹腔镜手术的显露比较困难,手术难度大,而这恰恰是机器人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近年来, 越来越多患者更愿把机器人手术作为优先选项。周利群表示, 北大医院泌尿外科自2018年12月北京市有正式收费标准后开始广泛开展机器人手术, 目前手术总例数已接近 2000 例,达芬奇机器人已成为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室中的宠儿。目前医院仅有的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处于高负荷运转, 平均每天安排5-6台手术, 几乎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患者在等候手术。

周利群认为, 机器人对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但这样的智慧型资源在中国却存在着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两大问题。中国拥有 14 亿多人口, 达芬奇机器人总数不足 300 台, 相比之下不足中国人口 1/4 的美国却拥有 4000 多台; 中国拥有的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京沪粤等一二线城市,就是说中国大多数患者无法享受到机器人手术带来的好处。科技造福人类, 技术赋能医疗。无论是机器人的资源分布, 还是熟悉机器人手术操作者, 都不再局限于一二线城市, 而是能够逐渐下沉到基层, 让更多医院可以拥有智慧科技撑腰, 让所有患者都能够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感受到暖阳和希望。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