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艳
(作者简介:汪艳,女,简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在做完手术之后,患者出现一些急性疼痛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也是常说的术后疼痛,这属于伤害性疼痛的一种。手术之后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疼痛,那么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若是这种急性疼痛没有在术后的初始状态下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可能就会在术后调养中慢慢转变为慢性疼痛,减轻或消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其应激反应会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应用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给病人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对其循环、呼吸、消化、凝血、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也能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
一.术后疼痛的原因:术后疼痛即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属急性疼痛的一种,主要是由于手术本身造成的急性创伤(切口)和(或)内脏器官损伤及刺激和引流物的刺激引起的,一般高峰期是术后24~48小时,按照术后疼痛的程度来对比,胸腹部术后疼痛>四肢术后疼痛>颈部术后疼痛。
二.术后疼痛的危害:术后疼痛会增加耗氧量,对脏器产生不利的影响,会提升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会减慢肠蠕动或增加肠蠕动恢复的时间,会造成膀胱肌肉的功能降低,从而发生尿潴留,术后疼痛的病人不敢咳嗽,不敢早日下床,容易造成肺不张,降低肺功能,长期的术后疼痛可能会演变成慢性疼痛,容易对病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三.术后镇痛的目的:术后镇痛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有效的术后镇痛来快速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以免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进一步发展为慢性疼痛;目地之二是通过术后镇痛方法来合理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从而尽可能的提升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
四.术后镇痛的基本原则:一是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用药防治术后疼痛;二是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三是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四是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五.术后镇痛的方法:1. 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使用口服给药为宜,常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药物镇痛,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时给药后会出现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病人安全,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等;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如使用罗哌卡因局部镇痛;4.神经阻滞镇痛:①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②椎旁阻滞:头部以下手术均可用椎旁阻滞解除术后疼痛;③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可采用单次或连续法给局麻药,效果可靠。5.病人自控镇痛:术后镇痛泵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病人佩带输液控制装置,当意识到疼痛时,通过控制器将一次镇痛药物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止痛目的。该镇痛模式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