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鹏
(作者简介:田鹏,男,简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主治医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方式也是多样化发展,在生产、生活以及运动过程中,由创伤等原因导致骨折情况在所难免,特别是青少年及老年群体尤为明显,因此,骨折是整个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疾病,骨折发生后往往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特别是一些开放性骨折更加明显,因此,了解骨折或者开放性骨折的一些应急处理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样才能够在遇到危险情况的时候,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及时的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身体产生的伤害。
一、什么是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部分、或全部中断,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劳损、疾病等原因引起。比如受到车祸撞击、重物碰撞等直接暴力作用下,有可能会引起骨折;高空坠落时导致脊椎骨折、走路滑倒时手掌撑地导致暴力通过手臂向上传导,发生桡骨远端、肱骨踝上等部位骨折;长距离行走、长期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骨骼长期、反复受到轻微劳损,日积月累后有可能会造成某个肢体部位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容易导致手腕部、脊椎、髋部等部位骨折。
二、那些伤后表现会提示有骨折呢?
1、疼痛:患者发生骨折后,疼痛较剧烈,疼痛刺激可以来自于较多方面的原因,如出血、骨折本身等均可能造成疼痛;
2、肿胀:局部肿胀较明确,当肿胀程度较严重时,尤其对于软组织并不丰厚的部位,可以观察到明确肿胀及活动受限;
3、局部畸形:对于局部骨折的患者,由于骨失去完整性且没有连接,骨折部位可发生局部畸形,即可向各个方向旋转或屈伸而出现畸形;
4、反常活动:在搬动或活动局部骨折端时,可以发现骨违反常规的错动;
5、骨擦感或骨擦音:患者自身可以感觉到骨与骨的摩擦,即骨擦感,而骨擦音便是在骨擦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声音。
三、骨折出现以后应该怎么样应急处理?
1、抢救生命:如果患者在骨折以后,受到的伤害比较严重,应遵循先抢救生命的原则,一旦伤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应当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外按压,患者在昏迷的情况应当保持呼吸畅通,并及时对咽喉部的异物进行清除,在严重出血的情况下,要使用止血带,但是要记录使用止血带的具体时间,且每过30分钟要放松一次,避免肢体缺血坏死,且需及时拨打120或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2、伤口处理:对于开放性伤口,在进行处理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止血,立即封闭伤口,比较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松紧需合适,过紧时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过松则不能起到封闭创面、包扎止血的作用。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放回原处引起深部感染。对于伤口的止血,如出血量较大时,可以用手将出血处的上端压在邻近的骨突或骨干上止血。不要用电线、铁丝等直径细的物品止血。 3、简单固定:在进行现场急救固定的时候,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病人,要查看周围是否有可以固定断肢的物品,比较好能找到夹板固定,如现场无夹板可用时可根据情况就地取材,可用木棍、树杆,较厚的纸板或机器的杆柄等都已。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可利用自身固定,如上肢可固定在躯体上,下肢可利用对侧固定。手指可与邻指固定。
4、伤员搬运:单纯的颜面骨折、上肢骨折,在做好临时固定后可挽扶伤员离开现场;膝关节以下的下肢骨折,可背运伤员离开现场;颈椎骨折:一人双手托住枕部、下颌部,维持颈部伤后位置,另两人分别托起腰背部、臀部及下肢;胸腰椎骨折:一人托住头颈部,另两人分别于同侧托住胸腰段及臀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维持脊柱伤后位置;髋部及大腿骨折:一人双手托住腰及臀部,伤员用双臂抱住救护者的肩背部,另一人双手托住伤员的双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