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肠息肉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很重要的关系。很多患者都会问究竟啥是肠息肉?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要不要切除?今天,我们就一一解答大家的疑惑。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曲靖东大中医肛肠医院消化科医生指出,肠息肉是指从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病变,在没有经过病理检查确定其性质前,统称为肠息肉。肠道息肉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肠息肉的发生一般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食物,造成大便在肠道停留过久,毒素刺激肠道就容易产生息肉;
★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和吸烟,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力低下,容易长息肉;
★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有肠息肉或肠肿瘤史,则患肠息肉的风险会明显增高;
★ 超过40岁的患者,患肠息肉的概率明显增加。
因此,如果您属于上述肠息肉的高发人群,医生建议您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筛查患上肠息肉的可能。
患上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医生表示,大多肠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的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少数会伴随腹痛、便秘、脱垂,而且不同部位息肉又有各自特点。
直肠息肉的典型症状:无痛性便血;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出现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结肠息肉的典型症状:便血、(注意与痔疮出血区分,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混杂在便中间);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或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大便形状异常。
此外,肠息肉有时还会出现肠套叠(息肉较大、较多)、贫血(出血较多)、肠梗阻(息肉较大)等症状。
肠息肉必须手术治疗?
医生提醒,由于在临床上90%以上的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息肉长期发展恶变而来,因此肠息肉就是肠癌的“种子”,因此一旦确诊患上肠息肉,应及时切除。
但需要强调的是,肠息肉切除后不是万事大吉,因为肠道息肉复发率较高,切除时也可能漏切。因此,必须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内复查一次肠镜,查看息肉是否切除干净,以及是否有新的息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