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尤其是顽固性肠胃病,往往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扰。肠胃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很多,但在治疗上却很难取效,容易导致迁延难愈,发作发作。如何改善肠胃病治疗效果,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国内知名中医、原广东省药物研究所教授、成都御生堂中医馆首席中医内科专家彭培海教授认为:顽固性肠胃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在临床上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法则:从心脾角度辨证论治。
病理病机:顽固性胃肠疾病,与心脾关系极其密切
彭培海教授认为,肠胃病特别一些顽固性肠胃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往往病程长,病机复杂,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疾病缠绵难愈。彭培海教授在详细分析其病理机制时,发现除了胃肠本身功能失调外,这类患者普遍存在心脾因素,如思虑过度、心脾内伤等。中医认为心神受伤易使神无所主,虑无所定而致气乱,而心气乱又易使肝、脾之气运行不畅,滞而为病;脾气内伤,可使运化失司,湿浊不化,进而导致气机运行失调。正如《素问•举痛论》中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另外彭培海教授说,心主血脉,心气不畅,则血行受阻,日久可导致胃肠因气血不畅而形成血瘀,从而使疾病难以治愈。再者中医认为脾能统血,脾气日亏,气不摄血,血行无度,也必致瘀血内生。这与“久病入络”的论点也相符。古人认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盖胃与心,母子也,人之情欲本以伤心,母伤则害及其子。胃与脾,表里也,人之劳倦本以伤脾,脏伤则病连于腑。故凡内而伤精,外而伤形,皆病及于胃,此二阳之病,所以发于心脾也。”由此彭培海教授认为胃肠疾病尤其是顽固性胃肠疾病,与心脾关系极其密切。
立法组方:肠胃病中医治疗应从心脾开始
据此彭培海认为,顽固性胃肠疾病的治疗,应首先在立足于胃肠本身功能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心脾因素的存在,从心脾入手进行辨证论治,才能收到佳效。在立法处方上,先遵循常法考虑胃肠的受纳、传化的通降之性,之后从心脾立论,予以辨证治疗。
1.心脾气虚者,宜补气安神。
2.心脾阳虚者,宜温中通阳。
3.心脾阴亏者,宜益气养阴。
4.心火旺者,宜清心安神。
5.络脉瘀阻者,宜活血化瘀通络。
6.心神不宁、夜寐不安者,宜宁心安神。
【专家简介】
彭培海,国内知名中医,中医疑难杂病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会员,,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曾工作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有着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应用中医诊治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尤其侧重于对中医治疗男科问题(阳痿早泄、肾虚、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等的研究,临床疗效显著。从医多年一直秉承对患者毫不利己,无私奉献;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现为成都御生堂中医馆首席中医疑难病专家,深受患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