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觅健正式进入了3.0阶段,用AI赋能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
5月10日上午,在动脉网举办的第九届未来医疗医药百强展会健康险与健康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觅健创始人、董事长刘文桂以《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下,肿瘤全病程管理的机遇》为主题,向外界正式传递了一个信号——在以往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实践经验与资源积累的基础之上,在精准捕捉行业发展趋势、精准洞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需求的基础之上,觅健再次实现自我迭代,并推动肿瘤全病程管理全面迈入数智化时代。
刘文桂的分享现场反响热烈,吸引了肿瘤康复生态产业链的多家企业寻求深度合作。也是在论坛现场,动脉网得以与刘文桂面对面对话,听他详细讲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下,肿瘤全病程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觅健3.0阶段的垂直生态场景和背后思考。
科普、社交、医疗“三位一体”,为超260万患者提供肿瘤全病程管理服务
觅健,熟悉国内肿瘤患者管理的人对这一名字绝不陌生。
觅健是全网体量最大的肿瘤患者平台,自2015年成立以来不仅吸引了超过260万肿瘤用户使用,还与众多跨国药企、知名保险机构等行业生态伙伴达成了坚实合作,并在近年来成为了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工作委员会单位、中国促进与教育协会患者行为管理分委会委员单位以及国际抗癌联盟会员单位。平台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回顾觅健的每一发展阶段,以患者为中心,解决患者实际需求这一理念贯穿始终。这,或许便是觅健能够成为国内领先的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平台的原因。
具体而言,2015年-2019年,觅健1.0阶段主要通过患者社区+患者教育两种路径,用病友互助和专业科普内容来解决肿瘤患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患者焦虑并辅助其参与治疗决策。
在病友互助方面,觅健搭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癌症患者组织,汇聚了超过260万精准肿瘤患者,其良好的交互设计不仅提高了社区患者活跃度,还能提供临床价值和情绪价值。2023年和2024年,觅健连续两年获评了全国优秀示范癌症患者组织。
而在科普方面,觅健也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普能力并积累起了丰厚的科普资源。具体而言,在内容生产方面,觅健已形成了由医药学、新闻学等专业背景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团队,可持续输出高质量科普患教内容;在科普方式方面,觅健可通过图文科普、视频科普、直播讲座、患教讲座和患者故事等多种患教方式多层次满足患者信息获取需求;而在精细化科普方面,觅健也进行了垂直病症布局,可针对乳腺癌、肺癌、妇科肿瘤、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泌尿肿瘤、血液肿瘤等细分病种开展精准科普。一言以蔽之,觅健的科普患教,不仅内容专业,形式多样,还十分垂直精准。
通过不断积累患者数量、不断深入患者群体,觅健发现,在获取专业知识与资讯这一需求之上,肿瘤患者还涌现出了大量的寻医问药需求。对此,2020年-2023年,觅健2.0阶段着重拓展了医疗医药资源,不仅开设了互联网医院,还与国内超过1200位肿瘤医生和康复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并且,觅健深知支付问题对于肿瘤患者治疗及康复的重要性。因此,其也在积极与众多保险机构开展合作,构建肿瘤医药险生态闭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医疗、医药服务的同时也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一提的是,在与保司的合作过程中,觅健不仅仅帮助患者匹配最适合的保险产品,构建长期康复的经济杠杆,还深度参与了健康险的产品设计之中。自2018年底参与设计国内首款乳腺癌带病体健康险至今,觅健已携手国内9家保司开发了超过20款带病体健康险。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2.0阶段,觅健的资源链接逐渐形成闭环生态。随着肿瘤全病程管理理念的兴起,觅健也在着重链接涵盖肿瘤诊前预防、诊中治疗以及诊后管理的医疗医药资源,进而真正践行肿瘤全病程管理理念。
至此,觅健已形成了媒体(科普患教)、社交(病友交流)和医疗三位一体的肿瘤全病程管理体系。而在2024年,觅健再次向新出发,开始了3.0阶段的进化。
全链路融入AI,满足患者四大核心场景需求
觅健3.0,与人工智能高度相关。
早在2022年9月,觅健内部便开启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探索,从用于辅助健管师团队开展精细化患者管理的PMAS智能患者管理辅助系统,到用于辅助医学编辑生产肿瘤科普内容的AIGC智能内容生产系统,再到基于患者真实聊天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生成患者洞察报告的AI患者洞察系统,觅健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部组织赋能已取得一定成果。
而觅健2025年至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聚集在患者界面,且与此前1.0阶段、2.0阶段一样,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如何具象化理解“以患者为中心”?访谈中,动脉网提出了这一问题,而刘文桂的回答则与两个关键词有关:场景和体验。体验自不必多言,而场景则暗含解决患者实际需求之意。
从觅健今年1月推出的AI康复助手来看,我们可以窥见觅健3.0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围绕场景和体验,解决肿瘤患者需求。
AI康复助手是一款用于肿瘤患者在抗癌过程中的问题解答、病程管理与康复指导的肿瘤康复管理工具,主要包含AI助手、康复记录和病友互助三大功能。其中,AI助手能提供报告解读、诊疗答疑、指南查询和药物查询四项服务。换言之,报告解读、诊疗答疑、指南查询和药物查询是觅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患者服务端落地应用的首要场景。
背后原因,便与觅健捕捉到的患者需求有关。据觅健发布的《2025AI肿瘤病程管理工具使用现状调研》显示,诊疗答疑、报告解读、药物查询是患者使用AI工具来解决的排名前三的问题。其中,诊疗答疑占比66.07%,报告解读占比64.29%,药物查询占比55.36%。至于指南查询的设置,则是源于觅健发现,近年来肿瘤患者群体也展现出了日益明显的专业化趋势。
“在以往,可能很多肿瘤患者连指南是什么都不知道,但近年来,肿瘤患者也展现了对医学指南的学习热情,因为这会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也能辅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诊疗决策之中。”刘文桂表示。
那么,相较于市场中常见的AI问答产品,觅健AI康复助手又有何优势?对此,刘文桂表示,觅健AI康复助手的优势在于,历经10年发展,觅健已对肿瘤患者的需求形成了深刻理解,并构建了专属的肿瘤医学知识库,进而能够提高问答的专业度和精准度,且能更好地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
此外,今年3月25日,觅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肿瘤患者用药副作用管理方法和系统”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而在此前,觅健自主研发的医疗AI算法也已成功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算法备案系统。这表明觅健AI助手在技术合规性、医学专业性和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达到了国家级标准。
据刘文桂透露,现阶段觅健AI康复助手尚处早期,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开放给患者,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优化服务体验,预计到年底会全面开放。
拓展医生合作深度,持续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全病程数智化管理体系
觅健3.0阶段,还与医生高度相关。
据刘文桂透露,近年来,觅健正在加大力度深化与医生的合作关系。原因在于,一方面,在肿瘤全病程管理中,医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积累,觅健已形成了赋能医生的资源与能力。
具体而言,3.0阶段的觅健将携手医生重点探索两方面的合作:其一是科普患教、医生IP打造相关合作;其二科研项目、行业白皮书相关合作。前者主要基于觅健此前在科普患教方面所积累的内容生产能力、媒体矩阵资源以及患者资源;后者则是基于觅健的患者资源与医疗医药资源。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合作,觅健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给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肿瘤全病程管理服务。
通过科普患教的方式,肿瘤患者及其家人(潜在风险人群)能够提升早筛早诊意识,提升对疾病的认知,科学对待疾病并缓解焦虑;医生也能触达更多患者。而通过科研项目、行业白皮书的合作,不仅能提升医生诊疗水平,帮助其成长,还能在推动诊疗水平提升的同时助力诊疗标准化,为患者提供与时俱进的肿瘤全病程管理。换言之,在觅健所构筑的这套体系中,医生与患者,双向获益。
与此同时,觅健也意识到,肿瘤患者的需求变化将永不停歇。这也意味着觅健的升级迭代永不会止步。对于肿瘤患者管理的未来,刘文桂表示,鉴于人工智能技术能提高肿瘤全病程管理体系的协作效率,并能进一步提高肿瘤全病程管理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水平,因此,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的未来,一定会由AI数智化驱动。而觅健也必将积极全面地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一个AI数智化驱动,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全病程管理生态体系。
并且,刘文桂强调,在此过程中,只有在细分场景中做到极致才能提供更好的体验,进而拥有更好的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而在院外场景提供无缝衔接的病程管理服务,将会拥有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