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迈向“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的2025年,科兴制药(688136)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科兴创新药矩阵与全球化商业布局,成为推动中国生物药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力量。从长效生长激素到肿瘤恶病质治疗药物,从AI赋能抗体设计到新兴市场本土化深耕,科兴制药正以技术壁垒与临床价值重构全球医药版图。
技术突破:从“改良型”到“全球首创”的跨越
在肿瘤领域,科兴创新药的研发更具颠覆性。针对肿瘤恶病质这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GB18(GDF-15单抗)通过阻断肿瘤分泌的代谢调控因子,显著改善患者体重与肌肉功能。临床前数据显示,其疗效优于辉瑞同靶点药物Ponsegromab,且注射频率降至每3-4周一次。目前,GB18已获中美IND批件,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Ⅰ期临床,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肿瘤恶病质治疗药物。
更值得关注的是,科兴制药在AI药物设计领域的突破。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公司成功开发出GB12双抗,该药物同时阻断IL-4Rα与IL-31通路,在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抗炎+止痒”双重疗效。对比赛诺菲年销售额达141亿美元的Dupixent,GB12凭借差异化机制与更优安全性,成为全球自免领域潜在“Best-in-Class”药物。
全球化布局:从“产品出口”到“平台赋能”的升级
科兴制药的国际化战略已进入2.0阶段。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达16%,覆盖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口过亿、GDP排名前30的新兴市场实现100%覆盖。在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其人促红素(EPO)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白蛋白紫杉醇更成为首个通过欧盟集中审评的中国注射剂产品,2025年已在35个国家完成签约,打破原研药垄断格局。
未来展望:以“创新生态”定义行业新标准
科兴制药的野心不止于药物研发。公司正构建“技术平台+临床网络+商业化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在深圳、山东、广州等地布局五大研发中心,形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核酸及病毒三大技术体系;与全球30余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加速前沿技术转化;通过“精益制药”理念将研发成本降低50%,使创新药定价更具国际竞争力。
从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76%,到2025年海外营收目标增长200%-400%,这家以“精益”为基因的企业,正用硬核技术打破国际巨头垄断,用全球化视野重塑行业规则。当科兴创新药的旗帜插遍五大洲,中国生物医药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