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点
行业动态
医学前沿
法规动态
食品安全
医疗事故
医药会展
医药信息
新闻专题
行业新闻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孕妇适合打哪个流感疫苗?一文讲清孕妈最关心的流感疫苗问题

2025-11-18行业动态 来源:全民健康网

随着2025年秋冬流感季临近,孕产妇与婴幼儿的健康防护再次成为家庭关注的核心。孕妈们既担心自身感染风险,又顾虑疫苗对胎儿的影响。为此,我们结合《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集中解答孕妈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孕妇适合打哪个流感疫苗?一文讲清孕妈最关心的流感疫苗问题

一、孕妇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吗?会影响胎儿吗?

答案是:不仅可以接种,而且被列为优先接种人群。《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明确将孕妇列为优先接种对象。流感疫苗为灭活疫苗,不含活病毒,国内外研究均未发现其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疫苗产品说明书存在差异,孕妇接种前应主动告知医生自身妊娠情况,由医生协助完成获益与风险评估。目前,国内已有部分流感疫苗的产品说明书不再将妊娠期列为禁忌,例如科兴流感疫苗的说明书中未将妊娠期妇女列为接种禁忌,孕妇可在医生评估后接种。

二、为什么孕妇更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对孕妇而言能实现“母婴双保护”。

一方面,孕期女性的生理变化使她们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孕妇罹患流感、肺炎及住院的风险。

另一方面,孕妈接种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使宝宝在出生后前6个月内获得免疫保护。此时婴儿尚无法直接接种疫苗,母传抗体对其早期健康至关重要。

三、怀孕哪个阶段接种最合适?

整个孕期(早、中、晚期)都可以接种,且越早越好。

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每年9-10月是接种的黄金时机,能确保在流感高发期前获得免疫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错过黄金期,或在流感季期间才发现怀孕,只要流感病毒仍在传播,都建议及时补种,均可有效防护。

四、鸡蛋过敏、哺乳期能接种吗?

鸡蛋过敏:中国疾控中心2025-2026年指南建议鸡蛋过敏者可接种说明书中未把鸡蛋过敏列为禁忌的流感疫苗。以下为几种常见流感疫苗说明书中禁忌信息的汇总,以供参考:

孕妇适合打哪个流感疫苗?一文讲清孕妈最关心的流感疫苗问题

哺乳期: 同样可以安全接种。妈妈产生的抗体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形成额外保护,同时降低妈妈因患病影响哺乳的风险。哺乳期妈妈应选择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后可正常哺乳。

五、宝宝出生后多久能接种?有哪些选择?

根据指南,6月龄是婴幼儿接种流感疫苗的起始年龄。接种程序为: 6月龄至8岁儿童,首次接种需接种2剂,间隔4周;既往接种过1剂及以上者,则接种1剂即可。9岁及以上人群不管既往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均只需接种1剂流感疫苗。

疫苗选择: 目前国内已批准用于6月龄及以上婴幼儿的流感疫苗均为灭活疫苗,包括三价和四价。所有获批疫苗均经过严格审批,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最新消息显示,今年9月和10月,科兴四价与三价流感疫苗(0.5ml/剂)扩龄申请均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适用人群年龄在“3岁及以上人群”基础上增加“6-35月龄人群”,为婴幼儿免疫提供了更多选择。

图片 2.png

六、接种后,都有哪些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所有在中国获批上市的疫苗都经过了严格审批,总体安全性都有保障,绝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轻微、暂时的,如:局部性的疼痛/触痛、发红、轻微肿胀;全身性的低热、头痛、肌肉疼痛或疲劳等等,这些反应会自行消退。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下列成分为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

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可引发人体热源反应、诱发全身炎症,是疫苗导致发热的主要原因。药典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应<20EU/ml。

抗生素:疫苗中抗生素残留过高可能导致机体产生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反应。药典中抗生素残留量应≤100ng/ml。

卵清蛋白:卵清蛋白是引发人体过敏的主要致敏原。药典中卵清蛋白含量应≤200ng/ml。

蛋白质含量:残留在疫苗中非人体自身产生的蛋白确实会导致过敏反应。药典中蛋白质含量不得超过疫苗中血凝素总含量的4.5倍。蛋白质含量/血凝素倍数越低代表流感疫苗的有效成分纯度越高。

乙醚残留量:中国药典(2020)将乙醚列为残留溶剂第3类,即药品生产GMP限制使用,可使用但需控制限量的26种溶剂之一。

以下为当前常见流感疫苗相关注册标准信息汇总,以供参考:

孕妇适合打哪个流感疫苗?一文讲清孕妈最关心的流感疫苗问题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因为病毒易变异,每年WHO会公布最新的疫苗组分。同时,疫苗接种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并非绝对不得病,但如果不幸感染,会大大减轻重症和死亡发生率。另外,有孕妈和宝宝的家庭仍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良好习惯,共同筑牢母婴健康防线。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