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点
行业动态
医学前沿
法规动态
食品安全
医疗事故
医药会展
医药信息
新闻专题
行业新闻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康复向未来,多方聚力铺就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之路

2025-11-01行业动态 来源:全民健康网

北京2025年10月31日 /美通社/ -- 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办的“康复向未来——全国自助互助、希望之家可持续发展工作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是自2019年“全国脊髓损伤者关爱行动”启动以来的深化与延续,得到了康乐保(中国)等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会议汇聚了全国逾百位代表,包括政府代表、康复专家、伤友代表、公益组织及企业代表,通过发布研究成果、解读社保**、分享自助互助实践经验等形式,共商脊髓损伤康复服务发展路径,助力伤友生活重建与社会回归

康复向未来—全国自助互助、希望之家可持续发展工作交流活动大会


康复向未来—全国自助互助、希望之家可持续发展工作交流活动大会

开幕式由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唐占鑫主持。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卢林在随后的致辞中强调,协会将持续引领完善康复服务体系,重点关注残疾人的健康与保障需求。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胡向阳指出,残联致力于让残疾人需求得到满足,后续将继续推进、鼓励各地残联、肢协建设并支持脊髓损伤者的相关活动。

**引领与专业支撑,为康复发展筑牢根基

专业的科研数据与前瞻的**规划,共同为康复事业的发展筑牢根基。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室副主任王艳艳带来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全面深度解读,为脊髓损伤伤友的医疗保障提供了兼具理论与数据支撑的"中国实践"参考。王艳艳指出,面对老龄化加深与家庭照护功能弱化的趋势,长护险试点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近1.88亿人,未来将向独立险种方向发展,通过统一失能评估标准、建立多元筹资机制,聚焦重度失能人员保障。这一方向与脊髓损伤群体的长期照护需求高度契合。

清华大学民生与健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帆发布的《中国脊髓损伤者生命质量调研研究2025》揭示了该群体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显示,中国脊髓损伤者生活质量均分仅为39分,生活重建困难、家庭收入低、疾病负担重与社会保障不足,导致年均康复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61%,严重制约其生活品质与社会参与。研究提出四大提升路径:生活重建训练、膀胱管理、完善医疗保障与心理支持。同时指出,间歇导尿作为膀胱管理的金标准,报告了显著较高的生理功能评分和显著更低的膀胱及肾衰竭发生风险,直接关系伤友长期健康与整体生存质量。

伤友同行与多方合力:用生命故事点亮希望

如果说**与学术是康复事业的"骨架",那么伤友的真实故事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便是赋予其温度与活力的"血肉"。

会议上,来自河南、北京、安徽、内蒙、江西、河北的6位伤友分享了从无助到重生的历程。他们中有通过出行培训打破"走出家门最后一米" 的践行者,也有从受助者成长为同侪导师,帮助数千名伤友参与生活重建体验、实现稳定就业的榜样。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自助互助"康复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本次交流会凝聚了广泛共识:推动脊髓损伤康复事业,需要**、研究、服务与社群的四维联动。未来,各方将持续聚力,进一步织密"希望之家"服务网络,推动长护险与残疾人**深度衔接,加快间歇导尿等科学护理方法的普及与医疗保障,完善心理支持与就业帮扶机制。

康复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在多方合力的支持下,脊髓损伤群体的"生活重建之路"必将越走越宽,真正实现"康复向未来"。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