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点
行业动态
医学前沿
法规动态
食品安全
医疗事故
医药会展
医药信息
新闻专题
行业新闻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健康焦点 >> 正文

18万港人患郁躁症近六成患者曾有自杀念头

2007-04-03健康焦点 来源:全民健康网

悲伤有损健康,但悲伤时哭泣,却是有利于健康的。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人悲伤时掉出的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人体健康不利。推荐阅读:强忍眼泪=慢性自杀?

  香港中文大学调查发现,香港约18万港人患上不同程度的郁躁症,调查中近6成患者曾有自杀念头,亦有滥药及酗酒问题。年轻、失业及离婚都是郁躁症的高危因素。

  郁躁症是一种双向性情绪病,病征包括了抑郁及轻躁两种,抑郁至少持续两星期,感到极度低落、丧失活力,但突然轻躁发作,会有两、三天情绪高涨莫名,满脑子不设实际的计划、自夸、容易与人争执等。 
 
 
导读:苦酒 少女三次怀孕几度自杀

  香港中大医学院香港健康情绪中心委托中大亚太研究所,于今年1至2月,透过电话访问了3,016位介于18至65岁的市民。结果发现,香港成年人郁躁症一年发病率为3.9%,即每100人当中便有3人可能患上郁躁症,以此推算,本港约有18万成年人,患上不同程度的郁躁症。

  女性发病率较高

  香港健康情绪中心主管李诚指出,调查发现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89倍,年轻、失业及离婚都是郁躁症的高危因素,“患上郁躁症多数是年轻人,原因是该症通常是约20岁病发,患上该症或与遗传有关。”

  他说,郁躁症患者较易酗酒及滥药,调查中有56.9%于过去一年内曾经有自杀念头,甚至有9.5%有自杀行为,“郁躁症患者,可能10天中,只得半天在天堂,9天半在地狱,(情绪)波动很大,甚至出现其它并发症、焦虑症,会酗酒、用安眠药,较严重或会自杀。”

  患者较少向专家求助

  但调查发现,少于两成郁躁症患者曾向精神科专业人士求助。李诚认为,医学界对郁躁症认识不多,过去不少个案都误诊为抑郁症,但一般抑郁症的药物难以治愈,要透过平均3种药物及行为认知辅导治疗,又由于郁躁症患者出现自杀机会高,因此及早断症及治疗十分重要。

  34岁任职采购的May,十多年前出现抑郁情况,多番求医也找不到原因,直至近5个月才确诊郁躁症,现正接受治疗,“以往会持续数个月抑郁状态,不想听电话及说话,有自杀意念,但突然有数天会情绪高涨,那几天会不断说话,甚至叫同事不要出声,待我先说话完毕。”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