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点
行业动态
医学前沿
法规动态
食品安全
医疗事故
医药会展
医药信息
新闻专题
行业新闻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健康焦点 >> 正文

​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2019-03-28健康焦点 来源:全民健康网

文/《财经》杨洁

经济寒冬中,互联网医疗正表现出逆势生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统计局、沙利文分析的综合数据报告显示,2016—2025年的10年中,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线上问诊人次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7%、35%,而整个互联网医疗的渗透率将达到26%,医疗流量池正处于极速积蓄阶段。

互联网医疗产业的高速爆发,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普及;另一方面,每个人对健康的关注、投入正在持续增加。

2014年被普遍认为是“移动医疗创业元年”,2015年,有关部门出台的若干规划性纲领性文件,将“互联网+医疗”列入未来长期规划。资本迅速进入,催生一大批移动互联网医疗公司。

入局者的激增,也使得尚未成型的市场混沌起来,2016年下半年,市场进入寒冬期,在2017年,高达1000家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被注销。

2018年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互联网医疗的服务体系、支撑体系、监管和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的支持,加上资本对互联网医疗的跟进,让处在深化改革期的互联网医疗,迎来了新的机会。

互联网医疗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把握新的机会,互联网医疗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格局?

在锌财经的科技主题月第三场线上分享活动中,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邀请了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微脉,以城市为单位,连接所有医疗健康资源,构建城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向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全流程支付、医生在线咨询和问诊、处方流转和药品配送、妇幼及慢病管理等服务。目前,已覆盖17个省份,合作城市70余个,合作医院近千家,用户超千万,服务覆盖超1.5亿人口,10万名医生在平台上提供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锌财经:

你理解中的互联网医疗是什么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需求?

裘加林:

我认为,理想的互联网医疗,就是以家庭为单位,所有家庭成员都能找到和连接到自己熟悉的、信任的医生,来持续地提供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互联网的作用就是,通过连接和赋能,撮合医患间的基于信任的服务关系,并随时随地的提供服务。

当前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能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给医生赋能。通过图文、视频、AI辅助诊断、处方流转和药品配送等,为医生提供各种线上线下诊疗的方法等;

第二是给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更精准、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随时随地,精准可及。

第三,是给医院赋能。在中国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离不开医院,通过互联网化现有的就医服务、建设网络医院、开展专科运营等,帮助医院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当然,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链很长,医药、流通、专科管理、新药研发、保险售卖和理赔、还有诊疗安全等……涉及方方面面,但当前我个人觉得,聚焦医生、患者和医院服务升级的模式,是比较现实的。​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锌财经: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难点和痛点在哪里?

裘加林:

目前这个行业的难点痛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监管,定价,推广等。首先是监管,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政府再到医院、科室、医护人员……还是有较长的过程;

第二包括**服务,包括疾病体系,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各种创新服务还没有明确定价,一切都需要创新的体系去推动,需要在实践中把经验总结出来。做企业、做生意有很多种,比如你是做电商赚钱了,人家说你真牛;做餐饮做外卖的赚钱了,人家说你真牛;甚至做游戏的赚钱了,人家还是说你真牛。但是做医疗服务的,我开医院、做健康管理,赚钱了人家就说你真黑。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获得阳光的收入,应该被社会认知、认可。我经常说——“让患者有选择、让医生有所得”。这个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

锌财经:

可以梳理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阶段吗?

裘加林:

我14、15年做投资的时候,考察过基本国内主流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当时画了个互联网医疗演进图。​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而互联网医疗的演进,我认为分为了4个阶段:

1.0浮云模式。十年前,医疗业将互联网挡在了门外,但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自发在互联网上建立起来了沟通,形成了医医社区和医患社区,这些模式都没有涉及到医院与数据。

2.0浮冰模式。七八年前,医疗业开了一扇窗,互联网能够进来了,但只能拿到部分号源,由此诞生了很多预约挂号平台(SAAS模式和单院模式)。这一模式与医院有关,但与数据无关。

3.0冰山模式。以城市为单位,实现本地医疗资源线上化,提供线上咨询、预约挂号、线下就医、报告查询、就医支付等服务,沉淀了数据、资金和医患连接等。这一模式将医院和数据紧密相连了起来,微脉正是其先行者和实践者。

4.0新医疗。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开展持续、精准、信任的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这一阶段与医院无关,但数据成为核心。​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锌财经:

互联网医疗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未来互联网医疗会有怎样的走向?

裘加林:

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商业模式已经相对清晰了,只是规模化的问题,这需要时间。

从当前公立为主、摆摊式服务、医保托底的模式,走向以患者为主、基于精准和信任的医患连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AI等,实现随时随地的精准服务。

问题的关键,都是“量”的问题,一个是供应的量,医疗体系内的医生患者来参与的规模,才刚刚起来;第二个是需求的量,老百姓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所以,微脉以城市为单位,高覆盖度的策略,其实是一个缩短市场教育的思路。​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锌财经:

在这个行业的企业们,如何构筑自己的护城河,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核心壁垒应该是哪些能力?

裘加林:

医疗行业是一个分散化的体系,更是非市场化的体系,所以对从事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来说,医院的BD能力,运营能力很重要,一个是医疗行业资源的BD,第二个是运营,用户运营,医疗需求是高刚性低频次,用户的获取、留存需要很强的、不一样的运营逻辑。

对于互联网+医疗,运营才是核心。功能建设只是基础,所有功能不仅要有,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广给百姓使用。

在各地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微脉一直强调“有”和“用”的区别,在微脉的主要运营城市,微脉在整个城市的线上医疗服务(预约挂号、信息查询、支付交易、专病服务等)用户渗透率高至30%。

​寒冬中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准独角兽”微脉如何破局?

锌财经:

目前市场的竞争是否激烈?大致呈现一个怎样的格局?行业前几梯队的玩家主要的竞争点是什么?

裘加林:

就我自己的判断来说,2018年才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元年,一切都是刚刚开始。虽然有很多人尝试,但是中国很大(333个城市)、医院很多(大大小小三万家),加上医疗行政管理的分散化,竞争程度其实并不是很高。现在大家还是在模式上各自实践,微脉定位三四线城市,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快速布局市场,我觉得现在不算激烈。

好的医疗资源都在大城市、大医院,很多人这么多年来都在啃大地方,但我们不凑热闹,往三四线城市走,我们通过连接本地所有的医疗资源,覆盖本地所有医院,形成本地城市老百姓认知“看病上微脉”,在单个城市打歼灭战,扎得更深。

锌财经:

现在不少互联网医疗尝试走到线下,为什么有这样的趋势,走到线下的机会和挑战是什么?

裘加林:

这和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演进相关,2018年国家**放开后,行业才真正起步,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