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一试剂10元3分钟检出瘦肉精
乳制品和肉制品等原材料检测告别“土办法” “河北魔...
-
瘦肉精检测哪出了“漏”
瘦肉精事件又一次打击了消费者对有关部门的信心,对...
瘦肉精事件又一次打击了消费者对有关部门的信心,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又重重的打上了一个问号。近日赴河南督导调查的农业部官员表示,这次事件的产生主要是抽检出现了问题,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瘦肉精”事件只是暴露出整个监管链条上的缺陷。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百分之几的比例对生猪实行“瘦肉精”项目抽检,这样的检测方式难免会有“漏网之猪”。据介绍,我国每年出栏的生猪大约有6亿头,应对这样庞大的生猪生产和供应量,实行全部检测或者高比例检测难度很大。因此要确保大规模生猪生产供应的顺畅,对生猪实行抽检势在必行。
抽检是最为常见的检测方式,除了在对于“瘦肉精”的检测上常见以外,在其他各种产品检测以及管理工作中一般都是选择以抽检的方式。如果说抽检的方式自然有遗漏的话,是不是说所有实行抽检的产品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那这样消费者如何放心购买?
采用抽检的方式其实是具有足够的科学、可行、完善性的,因为它是一种常规检测方式,并且是以统计学原理为指导的。只要监管部门不走过场,严格执行抽检的程序和手段,并以检测实效为指导,适当调整抽检的比例、频率,“健美猪”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抽检2%比例太低,抽检不出“瘦肉精”,那么就把抽检比例增调到3%或者4%吗?一个月抽检一次频率太低,抽检不出“健美猪”,那么就把一个月一次的抽检调整到十天或者半个月抽检一次。把抽检的方式当做天然漏洞,号错了“瘦肉精”问题的脉。
双汇公司作为品牌企业,与普通中小企业相比,企业管理相对规范,检测程序因该来说会相对的更加的严密、科学,但是在这样一个严密、科学的检查程序中居然也让“瘦肉精”混进肉制品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次的问题不仅仅是存在漏洞关系。“瘦肉精”监管的最大漏洞,不在于抽检方式本身,而在于没有明确抽检的具体部门,没明确抽检失察的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这次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可以说给了双汇集团一个深刻的教训,但在这要告诉消费者,双汇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加工品的产地都在河南一带,像山东、辽宁等其他产地的产品并不含有瘦肉精的成分,因此可以放心购买。
乳制品和肉制品等原材料检测告别“土办法” “河北魔...
瘦肉精事件又一次打击了消费者对有关部门的信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