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 >> 饮食文化

正月十五闹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印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荣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比较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 武汉小吃:面窝

    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

  • 北京小吃:褡裢火烧

    北京的小吃历来以品种多样味道独特而著称。这其中提...

  • 神奇的苗家虫茶(图)

    虫茶是云桂湘等地苗族的一种传统饮品,如果用茶的科...

  • 东篱茶舍(图)

      茶舍取名"东篱",是引自《陶渊明集》里的"采菊东...

  • 饮茶与长寿之道(图)

      饮茶与长寿之道   在饮茶品茗这点上,不分**...

  • 茶叶引发的战争(图)

      自1610年,即荷兰东印度公司首先从靠近日本海的希...

  • 新春三道茶

    我国南方等地对饮茶极其讲究,春节尤是。正月走亲访...

  • 乾隆御封龙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环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

  • 蒙古奶茶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其毗邻的一些省、区...

  • 韩国茶道:辣椒也能泡着品

    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茶不同,韩国“传统茶”里不...

  •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

    茶舍 采摘标准:   西湖龙井茶历来一采摘细嫩而著称...

  • 茶事逸闻

    古时以茶做为贡品的事是很多的,几乎所有的名茶产地...

  • 汪肇与酒

    汪肇是浙派名家。画人物、山水学戴进、吴伟,亦工花...

  • 吴伟与酒

    明朝画家中最喜欢饮酒的莫过于吴伟。吴伟(1459一1508年...

  • 恫族交臂酒

    恫族还有一种交臂酒,是两人并肩或坐或立,一手搂对...

  • 特其拉酒

    如果大家要选出饮用最刺激,个性最突出,最具有...

  • 林家铺子酒

    林家铺子酒是全国产粮第一大县榆树出产的大高粱、豌...

  • 黑糯米酒

    黑糯米酒不同一般,它是苗家用当地的特产黑糯米为原...

  • 花溪刺梨糯米酒

     花溪刺梨糯米酒,因产在风景秀丽的花溪而得名,属...

  • 湘酒:酒魂酒

    酒魂酒酒魂,酒中之魂。相传“八仙”曾云游入到湘西...

  • 贵喜黄酒

    初创期:明代。 原料:黍米、蔗糖、黄芪等。     ...

  • 通化人参葡萄酒

    通化人参葡萄酒的色泽是浅黄中略带紫,清洌透明,沾...

  • 玫瑰汾酒

    玫瑰汾酒又称玫瑰酒,系用汾酒配制的系列产品,产于...

  • 百泉春酒

    百泉春酒是河南省辉县百泉酒厂所产的名酒,1982年在大...

  • 茅河窖酒

    茅河窖酒是采用茅台酒的传统工艺,由茅台酒厂退休的...

  • <<
  • 3
  • 4
  • 5
  • 6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