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 >> 社区医疗站

社区医疗站建居民健康档案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社区医疗

  人物:回龙观社区居民崔菊

  故事:家里老人孩子生病,经常到小区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

  2007年开始,数千个社区开始陆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协和、同仁、安贞等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被发现疑难病症,可以直接转到这些医院就诊。

  昨天,记者与经常带家人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回龙观社区居民崔菊进行了对话,崔菊说到社区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因为社区医院方便快捷。

  选择社区医院看病方便

  新京报:你第一次去社区医疗站是什么时候?

  崔菊:2008年初。当时2岁的孩子经常感冒、拉肚子,这些病不严重,去大医院看病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队。我在邻居的介绍下去社区医疗站给孩子看病,效果还不错,以后有什么小病就选择社区医疗站了。

  新京报:你去大医院看过病吗?感觉很难?

  崔菊:2006年,孩子刚出生,得了一次肠炎,当时对这个病也不太懂,附近也没有医院,就打车去儿童医院。路上堵了几个小时。到了医院,又排队等候了半个多小时。医院没有床位,输液也是走廊里完成的。

  新京报:社区医疗站的方便,体现在哪里?

  崔菊:今年11月15日,我母亲一直咳嗽。社区医疗站大夫耐心地给母亲做了检查,并问了相应的病史开了一些感冒药。这要是以前,没有社区医院,这个小病肯定得用一天时间。


  社区居民有了健康档案

  新京报:社区医疗站的设立,主要是哪些群体受益?

  崔菊:社区里的老人,以及一些慢性病的患者,是社区医疗站的主要受益群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新京报:根据你的观察,这几年社区医疗站都有什么变化?

  崔菊:去社区医疗站的人越来越多了,普通居民对社区服务站的认可程度在提高。现在经常能看到有年轻人去社区医疗站拿药,一些年轻夫妇还带着小孩前来看病。

  新京报:社区医疗站还承担着在社区宣传保健知识的职能,回龙观社区医疗站做的怎么样?

  崔菊:社区医疗站经常在社区里宣传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许多家庭都在社区医疗站建立了健康档案。社区医疗站可“挂号”大医院

  新京报:今年北京市启动了第二批大型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的预约转诊工作。社区医生将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转诊预约到区域内定点的大型医院就诊。这个规定出台后,回龙观社区医院有什么变化?

  崔菊:社区居民以前在社区医疗站看不了的病,只能再到大医院排队。这个规定出台后,有的社区老人,在社区医疗站发现难以治疗的病,社区医疗站就直接预约了大医院,等于在社区服务站挂了大医院的号。


  新京报:社区医疗站大夫的水平怎么样?

  崔菊:大夫总体不错,对居民比较热情。

  目前,社区医疗站可能由于待遇问题,医生还是比较少,希望国家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争取更多优秀的医生投入到社区里来。

  ■ 提问十二五

  Q社区医院能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随叫随到?——崔菊

  A由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组成的“社区家庭医生”,拟在两年内逐步走进北京家庭,为市民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今年,“社区家庭医生”在东城区和西城区试点,明年逐步推广到其他区县。

  “社区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三人一组,每组可同时为数百户家庭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服务中,不仅包括健康档案管理、预防免疫、老人儿童体检等几十项政府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要提供“随时需要,随时帮忙”的24小时健康咨询或急救帮助服务。——北京市卫生局(朱开云 王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