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
两性心理
人群心理
高考心理
教育心理
成长心理
心灵护航
周公解梦
心理知识
情感心理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 >> 心灵护航 >> 个案分析 >> 正文

用渴望自由的意志拯救那抑郁心灵

2009-03-23个案分析 来源:全民健康网

  当“精神上被杀死”后,一个人就会觉得,他的动力消失了,他对一切失去了兴趣。虽然他意识上知道,必须学习,必须工作,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发动机熄了火的汽车,已很难启动了。

  伴随着动力感消失的,是虚无感,是无意义感,会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而且会有不存在感。看起来,自己是活着的,但自己都感觉不到那种踏实的存在感了。

  这个时候,如果外部世界再多一些压力,这个人就会走向自杀。但自杀只是这样一个过程的最后结果,而这个过程,已经进行很久了。

  如果明白了这一切,就会明白刘伟的感叹“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的自由意志无比重要。同样一件事,如果是我选择的,那么会动力十足,但假若是别人强加给我的,那么就会是一种压力。用刘伟的话说,前一种做法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后一种做法是“做奴隶”。试问,现在有多少孩子能在学习上“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一切动力源自内部

  从表面上,导致我们做事的动力分两种:从内而生的动力,外部传来的压力。但实际上,真正驱动我们做事的动力只有一种——从内而生的动力。之所以外部的压力看上去有效,是因为外部的压力会获得我们内在的认可。

  譬如,父母给我们压力,我们看似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去做事了,但其实,真正内在的动力是爱与恐惧。我们爱父母,不想让他们失望,所以他们施加压力会成功。我们恐惧父母不爱我们,所以一样会在他们的压力下去做事。

  这个道理可以引申到很多地方。现在,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比大人们累多了。

  这种变态的局面,是我们整个民族目前面临的最巨大也最可怕的问题之一。假若这个局面不能得到改变,我可以断言,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孩子们自杀的频率会越来越高,这可能将是“精神上被杀死的一代”。

<<234>>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