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
妇科用药
男性用药
儿童用药
老人用药
孕妇用药
肠炎用药
心血管用药
糖尿病用药
肝病用药
肾病用药
性病用药
鼻炎用药
疫苗
润喉药
维生素
感冒药
降脂药
补益药
平喘药
止血药
胰岛素
美容药
跌打药
干扰素
退烧药
麻醉药
增高药
解酒药
打胎药
您的位置:首页 >> 药品 >> 抗过敏药 >> 正文

抗过敏药有哪些

2009-02-25抗过敏药 来源:全民健康网

  据悉,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几乎占到总人口的1/3,但是只有不到1%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所以了解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是必要的。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抗组织胺药。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I型过敏反应。 传统的抗组织胺药主要有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赛庚啶等。这一类药物的抗组织胺作用差别不大,用药后会产生困倦、嗜睡等反应,全身乏力,精神不集中,特别不适用于司机、机械操作或从事其他带有危险工作的人。其中的大多数还具有抗胆碱作用,用药后分泌物会减少、变稠,出现口干、咽干。

  新型抗组织胺药克服了一些传统抗组织胺药的弊病,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故称为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常见药物有特非拉丁、息斯敏、皿治林等。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抗组织胺药对皮肤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血清病的荨麻疹也有效,但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也称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多数介质阻滞剂由于化学性质稳定,毒性甚低,及时应用较大剂量亦不致发生中毒反应,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是此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要在连续用药1-2周后逐渐起效,与一般平喘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不同,故必须耐心按时服药,不要随意间断。少数人于用药期间出现困倦、口干、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停药即可恢复。有些则于用药一段时间后即自行消失,不影响连续用药。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白三烯拮抗剂,白三烯拮抗剂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和胃肠不适,与皮质激素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吸入性皮质激素的用量,与抗阻胺药同时应用,有加强作用。皿治林既有抗组织胺作用,又有白三烯拮抗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及慢性荨麻疹。

  (4)皮质激素类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种强效抗过敏反应的抗炎药物,用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慢性或中度花粉症(特别是有鼻塞者)、中度及慢性哮喘,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但激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长期全身应用,可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当前大多逐渐为局部用药来代替。局部常用药有经口吸入剂、鼻吸剂、点眼剂和皮肤用药。

  (5)支气管扩张药物,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以气喘、胸闷咳嗽为主,这些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气道的慢性炎症,直接因素就是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主要包括扩张支气管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药物。本类药物的主要最用是扩张支气管,使气道恢复通畅,有些药物还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6)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主要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通常采用静脉注射,奏效迅速。钙剂注射时有热感,宜缓慢推注,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律紊乱,严重的可致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

  任何一种抗过敏药物都存在耐药性和副作用的问题,所以盯着一种药长期吃,要有意识地换着吃。如果发现某种药的效果不如以前好了,不能私自增大药量,要遵医嘱。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